学院风采  / About 当前位置: 首页 / 历史文化学院 / 正文

胡海燕做客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

作者:ygb 时间:2016-04-17 点击数:


414日下午,印度学专家胡海燕教授做客历史文化学院长风讲坛,做了题为“印度早期佛教史料的研究及其研究状况简介”的讲座,旨在概述南亚与中亚各国发现的佛教早期史料记载。历史文化学院古代史专业李森教授主持,古代史专业部分教授、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胡教授以跨国史研究为切入点,认为早期佛教的传播与亚洲跨国文明史密不可分。她根据碑铭、石像的保存和发现,将原始佛教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并以此为顺序进行讲解:第一阶段为公元前5-4世纪,这个阶段没有任何图像或文字记载传世,学界只能根据后来成书的巴利文大藏经律藏、《涅槃经》和法显的《佛国记》对释迦牟尼的生平进行推测;第二阶段为公元前3世纪,标志着印度文字的开端,佛教最早的文字记载也于此时出现。学界根据阿育王的石刻碑铭对这一时期的印度史实进行考证,提出了一系列有价值的观点;第三阶段为公元前3-2世纪,是佛教艺术史上的“无佛像时代”,巴尔胡特和桑吉的窣堵坡的浮雕为早期佛教史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史料;第四阶段为公元后1-2世纪,在中亚、印度北方邦和南方邦的广大地域,佛像开始普遍出现,而且保存比较完整,其中,南方邦的佛像出土较晚,因此胡教授重点介绍了一下南方邦的佛像。

在互动阶段,胡教授针对师生提出的各类问题进行了详细深入的解答。李森教授特别强调,做学问一定要具有国际视野和强烈的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意识。此次讲座内容丰富、材料新颖,集中反映了早期佛教研究的前沿知识,为师生带来了更多的翔实史料。

 

 嘉宾简介:

    胡海燕,德籍华裔印度学专家。1982年赴德国哥廷根大学攻读印度学、藏学和汉学,获博士学位。先后在弗莱堡大学、哥本哈根大学、维也纳大学藏学和佛学研究所等地任教并从事佛学研究。2007年至今担任弗莱堡大学校长孔子学院德方院长。主要研究领域:汉文大藏经流传史、梵藏词典翻译名义大集研究、金刚经研究、大乘佛教兴起流派研究、佛教与耆那教比较等。

 

上一条:历史文化学院研究生师生...
下一条:历史文化学院承办第5期 ...